2006年4月3日星期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 拜祭祖先要留神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60403/20060402230138_0000.html


晚唐著名詩人杜牧詩句《清明》中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細緻地描述了當時清明節的氣氛和往祭祖人士的心情。今時今日,清明節祭祖活動少了幾分哀愁,也給關係疏離的城市人造就了難得一次的家庭聚會。而身為城市人的你,對清明節的起源、程序和禁忌又知多少? 

清明本是中國傳統的曆法中二十四個節氣之一,按西漢初期劉安等人撰作的《淮南子》一書所記載,「清明」是在「冬至」後的一百零六日,亦是「春分」後的第十五日,這時候萬物潔淨,空氣清新,植物在這樣的環境中能窋壯成長,所以叫做清明。一般而言清明在西曆的四月五日或前後。
 

清明節起源

清明祭祖的習俗是和冬至後的一百零五日之寒食節扯上關係。這個習俗源於春秋戰國時代,晉國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在忠臣介子推的保護下流亡國外。在逃亡期間,介子推甚至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烤熟給重耳充饑。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後,終於返回晉國並成為國君,即是著名的晉文公。他立即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但介子推拒絕並背著年老的母親躲進了綿山隱居。晉文公為了逼迫介之推出山,在綿山的三邊點火燒山,並留下一方作為生門,推算介子推定必帶其母親從那邊走出來。豈料大火燒了多天後,但仍不見介子推出來。晉文公上山搜索,見到介子推母子已被燒死在一棵柳樹旁。晉文公在該處安葬他們的遺體後,發現柳樹樹洞內一有片衣襟,上面寫了一首激勵晉文公的血詩。晉文公甚為悲慟,就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三日,只能吃冷食或事先煮好的食物,以紀念介子推。

翌年同日,晉文公領著群臣往拜祭,當行至墳前,見到墳旁那棵老柳樹長得非常茂盛,並賜名為「清明柳」,後人亦把柳枝戴在頭上或插在屋前以示懷念介子推,而清明往掃墓也成為民間習俗。

由於寒食節的日子與清明的日子相近,寒食的活動也持續到清明,慢慢地寒食和清明也合二為一,稱為清明節。
 

新山不過社

據民間習俗,清明節的祭祀期是該日開始的一個月。不過,去年清明節後所做的山墳,拜祭先人的日子要提前到「春社」之前。

每年的「春社」之後,「鬼門關」便大開,給逝者大開方便之門,任其自出自入,以接受陽間親人的祭祀。不過,主管陰司的閻羅王對新墳的主人或新鬼特別照顧,准許他們在清明節的祭祀高峰期之前及早享用親人的祭品。

春社通常在清明節前的十幾天,推算方法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或清明前的第二個「戊」日,而今年的春社為西曆320(農曆二月廿一日,戊申日)。再簡單一點的方法就是查看通勝,其首頁的「春牛圖」之左下方已有春社的記錄。
 

祭祀程序

當到達先人墓前,拜祭前必須先行清理墓園。主要是鏟除雜草和清潔墓碑,如果是骨灰靈位,也要用非腐蝕性的洗滌劑來清理。

清理墓園後,便可把帶來的香燭祭祀物品擺放在墓前。接著就要先祭拜墳墓的山神土地,再拜祭先人的鄰居,以收睦鄰之效。完成後始開始正式拜祭先人。

元寶金銀則要用附荐袋來載著火化,緊記把先人名字、籍貫、生日和忌辰寫在附荐袋並上封口,再在袋口貼上幾張溪錢或冥通錢作給鬼差們的小費。接著便是奠酒,即是將酒灑在地上向先人敬酒。

接著將一疊奚錢用石塊壓在墳頭上,稱為「責白」,代表著這墓已被後人拜祭之意。這時,待香燭完全燒盡後就可離開。
 
 


五招防招惹靈體

墓地是靈體結集的地方,如果時運較低的人在那裡逗留,有機會招來惡運甚至被靈侵。如不想招惹靈體,以下五點必須留意。

<一>     佩戴玉器。玉器有辟邪作用,尤以古玉最為有效,隨身佩戴便能有護身功效。

<二>     早去早回。拜山活動最好在日間進行,因為日間陽氣較盛,尤以早上的陽光最具陽氣。接近黃昏時陽氣開始消散,而陰氣又開始凝聚,時運低的人招惹靈體的機會也更大。

<三>     慎言慎行。進入墳場範圍,等同造訪別人的家,要慎言慎行,給主人家一點面子。除了踐踏墳頭是大忌外,更不要亂說話或帶有婉惜之情地望著其他墳墓上相片。

<四>     驅除陰氣。離開墓地範圍後,不應立即回家,最好先往一些人多的地方逗留一會,因為靈體最忌陽氣。如急於返家,也要在屋前跨過燃著金銀衣紙的火盆,才能萬無一失。

<五>      門外插柳。在祭墓後,不妨折幾枝柳枝帶回家並插在大門外,每邊一枝,也可防止靈體跟隨入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