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4日星期一

村姑變聖母 醫好乳癌婦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60424/20060423225536_0000.html


被稱為生神仙的人,泰國有位由白龍王公過僮到其身上的周欽南,香港亦不遑多讓,在荃灣芙蓉山曾經有過一位奇人,據稱是「姚大聖母」的童身,向其求醫、問卜和參拜的信眾絡繹不絕,可惜她已於20038月離世。不過,供奉姚大聖母的「烈女宮」仍屹立在芙蓉山上,每年的兩個「姚大聖母」誕期,「烈女宮」都有大批信眾前來祭祀。 

「姚大聖母」是一位鶴佬的神祇,在博羅縣的羅陽鎮及石壩三嘉村均有其祖廟。傳說在咸豐年間,在博羅縣羅陽鎮有一位叫姚蘭薇的女子,年方十六,貌美如花。某天,她在田野替家人看牛時,遇到九個動了凡心的和尚,他們垂涎她的美色並意圖將其污辱,她拼命逃跑,直至跑到一處名為四方頂的懸崖旁,忽然烏雲密佈,山崩地裂,她便一躍而下,而那九個淫僧也隨她墮崖。她的屍首隨水漂流至石壩三嘉村,並被一漁民撈起並將其安葬,那漁民自此漁獲甚豐。而羅陽鎮的姚氏同鄉便將她的一隻手指甲帶回羅陽鎮,並為她建祠,名為「烈女祠」。後來,她更托夢給咸豐皇帝,咸豐皇帝便賜封了一個「姚烈女」的牌坊給「烈女祠」,以紀念其貞烈事跡。直至現在,博羅縣的羅陽鎮及石壩三嘉村皆建有「烈女宮」來供奉她,也是當地的守護神。
 

客家村婦過僮變生神仙

據現時主理「烈女宮」的張女士所述,她的媽媽鄧紅嬌是一個育有四名子女的客家村婦,四九年大陸變天後便隨夫逃難到香港,輾轉來到荃灣的馬閃排村居住,村民稱她為鄧婆婆。當時一家六口靠丈夫做腐竹為生,生活清苦。直至五十年代中,一次靈異事件改變了她的一生。
 

童身必須有仙骨品格佳

某天鄧婆婆忽然自言自語,且語無論次,旁人根半聽不明白她在說什麼。這種情況,以當時的民間智慧推斷,她必定是撞了邪,而她的丈夫也是這樣想。如是者過了三年她也沒甚起色,她的丈夫擔憂不已之際,鄧婆婆忽然囑他不用害怕,並自稱是原名為姚蘭薇的「姚姑亞婆」下凡,來自博羅羅陽石壩觀音閣,並道出祂成仙的經過。祂在香港原以姓朱的男人作為童身,就在牛潭尾村,不過此人品格欠佳,常借祂的法力來斂財,於是祂便離開他再另找合適的「代言人」來濟世,祂已觀察了鄧婆婆數年,除了知道她有仙骨外,也信任她的為人,所以便選中她為童身以行仙跡。
 

神醫附體專醫惡疾

他們在所住的馬閃排村木屋供奉「姚姑亞婆」的神位後,當鄧婆婆要請祂附身時,不用複雜的請神儀式,只要向其上香及擲聖杯,鄧婆婆便擁有醫病、未卜先知等特異功能,但鄧婆婆的聲調和行為也如常。而只要在一個小化寶爐燒溪錢後,祂便會離開。鄧婆婆目不識丁,但每當過僮後,她卻能流暢地寫出中藥藥方給來求診的信眾,據稱「姚姑亞婆」是轉請華陀來協助。第一個前來求助的信眾是位患乳癌的婦人,後來被她醫好後,村民便口耳相傳,「姚姑亞婆」和鄧婆婆的名字很快就傳遍了荃灣一帶。
 

 

不論身份不收費用

1965年,鄧婆婆在新村排村為「姚姑亞婆」立廟,豈料不足一年政府便要收地,鄧婆婆得到坊眾支持,和當時荃灣理民官班理士幾番周旋,翌年才在芙蓉山上的現址興建一間百多呎的廟宇,也採用博羅縣祖廟的名稱「烈女宮」,並尊「姚姑亞婆」為「姚大聖母」。多年來找鄧婆婆求助的信眾絡繹不絕,除了荃灣區附近的街坊外,更有明星、製片人、高級警官甚至現已貴為局長級人馬的高官。不論他們的身份如何,鄧婆婆均一視同仁,不會收取任何費用,讓信眾隨心地添香油。
 
 
 
 
 
 

神仙也移民

雖然鄧婆婆已不在,但每年的兩個「姚大聖母」誕期,農曆六月十六成仙日和十月十六誕辰,「烈女宮」都人山人海,曾受神恩的信眾及街坊都會前來道賀。而在下花山村,更有篤信「姚大聖母」的姚氏信眾再建了另一座「烈女宮」,令區內有兩座供奉「姚大聖母」的廟宇。雖然兩間廟宇都不是由博羅縣的祖廟分香而來,但「姚大聖母」已扎根荃灣成為地方性神祇,可算是神仙也移民的經典。
 
 
 
 

第三代童身即將出現

張女士說,雖然「烈女宮」由她主理,但她卻沒有她媽媽的通靈能力,信眾前來問卜,只好借助廟內的觀音籤,而廟內也同時供奉了觀音大士。鄧婆婆臨終前,「姚大聖母」曾過僮對她說,祂在三年會另找童身繼續濟世。今年是鄧婆婆過身後第三年,「姚大聖母」新一任的童身很快便出現。張女士相信除了祂一定會帶其前來相認,畢竟祂已照顧了她們一家數十年,人和神的感情已非常深厚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