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日星期一

公權力將人民推向對立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702/16475717

回歸前的香港,無論民間團體抗爭還是記者到場採訪,往往都在法例底線上「打擦邊球」,而警方在大部份情況亦能做到盡量克制,三方面各師各法互相博弈,並沒有將對方推到對立面。

時至一九九七年,警方在回歸慶典會場外播放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以掩蓋示威者的聲音,時任警務處處長李明逵強調播放音樂只是為了緩和現場緊張的氣氛,雖然此着有「打茅波」之嫌,但總算沒有過份使用暴力,也可見其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智慧。

時至今日,當胡錦濤參觀啟德郵輪碼頭工地時,香港記者在採訪區內向其發問:「香港人希望平反六四,你聽得到嗎?」即被警方扣押十五分鐘查問,事後發言人無法解釋原委。回看二○○○年十月,董建華赴北京述職時,有線電視記者張寶華(現已易名為張洺華)在北京當眾「咬住唔放」追問當時的國家主席江澤民是否欽點董建華連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令江澤民氣上心頭,破口怒斥香港記者,其中「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和「悶聲發大財」更成了其名句。雖則如此,當地公安並沒有動張寶華分毫。莫非今日香港警察連十數年前的北京公安都不如?

另一邊廂,民間團體向國家主席胡錦濤表達訴求時,被誘至巨型水馬重重圍困的示威區內,慘遭胡椒噴霧迎面狂噴,也殃及在場採訪的記者。要知道,使用暴力向來不是平民的強項,示威者和新聞工作者都是各司其職,做好本身角色,犯不着和訓練有素的警察正面衝突,但這並不代表會啞忍氣燄越趨張狂的公權力。執法時因政治考量而濫用暴力,這樣只會將示威者和本應定位中立的新聞工作者連成一線,並感召更多沉默群眾挺身,以各種形式和公權力對抗,令本來民望偏低的政府的管治成本增加,施政更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