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哀哉王維基,哀哉香港優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81219/11988827

亞視上演的《王維基的最後十二夜》,比過去數年製作的任何劇集更引人入勝。這短短十二天,是亞視「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壞的是王維基對機構文化的批評,刺傷了部份耽於安逸的員工的弱小心靈,令到人心惶惶,恐怕會成為被裁目標;好的是積弱多年的亞視,終於出現一個肯大刀闊斧改革和敢於說真話的領導人。可惜一切俱往矣。 


王維基點出了癥結所在

始自麗的時代,這間電視台曾多次易手,其間節目偶有佳作,惜往往無以為繼,直至由紅頂商人接手後,便乏善足陳了。究其原因,就是節目以外購劇為主,減少自家製作,並放棄香港市場,以照顧大陸觀眾為主要目標。最要命的就是以往稍有能力和鄰台分庭抗禮的新聞報道,政治立場也傾向北京,惹來「中央十台」之譏。其實無論人力物力,亞視都不能和國內電視台相比,亞視在中國大陸唯一優勢就是以「香港的電視台」這個身份,播映富有香港特色的電視節目,如果連這些也要放棄的話,就變得全無看頭,國內觀眾幹嗎要看你?何不看同聲同氣的國內電視台?結果就是兩面不討好,節目水準每下愈況,觀眾和廣告大量流失,收入主要靠內地廣告商接濟,以致連年虧損。以「香港仔」自居的王維基在上任後曾說:「如果亞視要變成國內台,我冇興趣。亞視係一個香港人嘅電視台。」「我好憎靠人哋,香港人唔應該成日問阿爺攞嘢。」「即使有北面支持,我都唔要。」這些「去中國化」言論,對大陸人來說可謂刺耳,但亦一針見血地點出了癥結所在。亞視就如香港縮影,發生在其身上的事,亦是始自回歸後香港要面對的問題。


和大陸融合令優勢消失

早在二○○一年,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其卸任前演說「撫今追昔、翹首明天」,談及港人越來越把目光投向大陸,過於關注香港與大陸接軌,忘記香港與大陸的差異、與國際的傳統聯繫才是香港的優勢。當時惹來親中媒體口誅筆伐,事後觀之證明她不無道理。以近年陷入谷底的香港電影業為例,每年產量只有五十餘部,從業員除了埋怨受翻版和網上下載打擊外,有沒有反思當大家北望神州之餘,是否已失去了個性,為迎合國內市場而把自己弄得面目模糊?早年港產片的活力和魅力去了那裏?二○○六年,電影《黑社會以和為貴》港台同步上映,獨缺大陸市場,原因是大導演杜琪峰不想扭曲了電影完整性,沒有遷就大陸上映而修剪,索性放棄國內市場,其勇氣可嘉,因而贏得不少掌聲,亦贏得了極佳票房,證明堅持維護香港獨有之處才是生存之道。

香港的出路,不是和大陸融合,而是保留自己的特色以凸顯和大陸有所不同,如果這些優勢消失,如果香港和大陸任何一個城市沒有多大分別,香港人豈非自毀長城?王維基在亞視的改革甫開始已告失敗,未能令其撥亂反正,這除了是亞視的損失,也是香港人的損失。

2008年12月9日星期二

的士危機難擺平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81209/11945858

上周三晚,包機事件尚未平息時,港府管治威信又再一次受到衝擊。事緣新界的士因受市區的士新收費影響而圍堵機場,而市區的士借勢發難,全城交通烽煙處處。其實事件早有預示,早在立法會正式復會前夕,已有數百輛市區的士在機場範圍遊行和在中環慢駛,以抗議「短加長減」,只是政府仍一意孤行照推方案,立法會又草草通過,建制內各門各派皆毫無危機意識,無視業界部份反對聲音。

時至今日,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仍強調的士新收費是交通諮詢委員會與的士業界經過磋商後的結果,有關措施已經落實並不會改變。但他有否深究過當日業界代表的認受性和當前經濟情況的轉變?如果新收費是一個對業界有利的政策,為何會惹來激烈的反彈? 

的士行業向來山頭林立,主要分為集團式持牌者、個體戶持牌者、司機和八折黨司機,身份時而重叠,但又時而角力,在加價問題上則各有盤算。交通諮詢委員會與的士業界商討時,要擺平各方利益不是易事。的士牌照是一項流動資產,連銀行也視其為貸款應可抵押品,不過交投並不活躍,近年平均都是每年約三千宗成交,即使存有溢價,價格仍高企不下,市場功能早已失效。持牌者為保持回報率,向司機收取的車租一定和牌照價格掛鈎,只要車租不斷上升,牌價自然水漲船高。租車司機的收入受燃料價格和車租左右夾擊,難免一肚子怨氣。近年經濟轉型,不少人轉業加入這個入行門檻低的行業,造成供過於求,而其他交通工具的競爭力則越來越強,的士早已沒有加價的條件。早前每程增加一元附加費後,部份的士司機收入竟不升反跌,可是這卻成為當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加快處理的士加價的理由,完全違反邏輯。

「短加長減」方案主要是針對所謂「八折黨」,令其給予長途乘客折扣時無利可圖,減低他們和按錶收費的司機的競爭力。「八折黨」的形成,全因為的士價格和實際供求脫軌。由於長途乘客偏少,司機為了做成交易,或者純為留住熟客,往往給予折扣,以和同業競爭。用調整價格來修補市場失衡,是完善自由市場最佳例子,其實「短加長減」的理念也是間接認同其比按錶收費合理。不過按現時法例,的士司機不按錶收費屬違法,而乘客向司機議價則不算犯法。法例除了對司機不公平外,亦違反自由市場原則。在交易中議價在道德上絕不是罪惡,只是過時的法例令人覺得這是洪水猛獸。雖然的士劃一收費是維持市場秩序和減低訊息費用的最簡單方法,但前線的士司機卻成為整個的士行業中最缺乏議價能力的一群,他們意識到自己唯一的本錢,就是堵塞車道搞抗爭。

既然的士危機勢難擺平,何不以創新思維處事?先清除不必要的管制和干預,將的士議價非刑事化,容許司機在一個預設的合理範圍內自行調整價格,讓的士收費交回市場決定罷。

2008年12月4日星期四

港人無助熱線186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81204/11928042

一名香港人從曼谷包車南下布吉機場不幸遇上車禍身亡後,差不多同一時間,港府終於宣佈派遣包機往泰國。筆者乃早了一天選擇同一路線返港的香港旅客,聽到消息後不禁悲慟難眠。

早在港府決定包機之前,國泰早已調派加班機往泰國,接載員工及手持其機票的乘客,但其他非國泰客戶,就沒責任照顧了。當時筆者身在曼谷,手持其他航空公司的機票,甫得知消息便跑往國泰辦事處,結果連登記候補機位也被拒絕時,也覺得沒甚問題,因為以自由市場經濟角度來說,這絕對是合情合理,旅客捨大企業而光顧價錢較便宜而商譽較差的品牌,就要付出風險代價了。在當時局勢未惡化時,筆者並沒有埋怨港府沒有派出包機,因為包機先例一開,就如銀行存款保障計劃一樣,只會製造不公平競爭,令經營有道的企業商譽貶值,得益者不是市民,而是那些無視市場風險或客戶利益的公司。


不登記求助者資料

但這並不代表筆者認同這個窩囊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早在泰國示威者初時佔領機場之際,筆者已致電入境事務處主理的境外港人求助熱線1868查詢,豈料接聽者竟然只囑筆者留在安全地方,甚至沒有登記來電者的姓名和聯絡方法,試問一旦局勢轉變時,入境事務處如何通知在境外求助的香港人?其後筆者再致電查詢當前局勢時,接聽者竟然坦承其資訊來源只是來自報章和互聯網,其辦事能力和境外機構的關係不禁令人質疑。保護境外香港人安全是保安局的責任和義務,而1868就是最前線的一員,作用等同求助者一條救命繩,身在境外徬徨無助的人最基本需要的是資訊,可是連這樣最基本的服務也不能提供,其作用似乎只是用以統計求助數字,對求助者則棄若敝履。


管治威信蕩然無存

其後,泰國局勢急劇惡化,其他地方相繼派出包機往泰國接載國民時,議事堂內的不滿聲音越吵越烈,各政黨相繼要求港府出手,這時保安局竟發表聲明,不會派出包機往泰國接載滯留的香港人,潛台詞就是不會讓你們這班大叫大嚷的政客在政府身上掠取民望,強政勵治原來就是「鬥氣」的代名詞。直至有港人遇難,政府立即打倒昨日的我,派出包機,可謂進退失據,管治威信蕩然無存。

經此一役,香港市民都明白到,當在境外遇上同樣事故時,不要奢望這個政府能給予任何協助,更遑論出手相救;與其依賴政府倒不如光顧商譽良好的航空公司,買機票時付多一點溢價,是物有所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