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

立會討論銀行加費如越俎代庖

甫踏入新一年,滙豐及恒生銀行宣布增加三十多項服務收費,一眾民粹議員又有話說,工聯會王國興在報章撰文,大罵銀行「徹底暴露其忽視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社會道德的剝削本性」;而劉慧卿更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要求有關方面提交相關文件以供討論,而該會已將其納入議程。但銀行是否一如他們所言的妄顧企業責任嗎?

金融海嘯來襲後,本地銀行可謂腹背受敵。先有被謔稱為「I kill you later」的股票累計期權(Accumulator)令一眾投資客戶損手;後有牽連更廣的雷曼迷債風波,殺盡不少忠心客戶,兩件事件均令銀行的商譽嚴重受損,客戶對其銷售的理財產品卻步,大為影響其非利息收入。另一邊廂,依靠息差的傳統業務也不見得好過,在聯繫匯率的緊箍咒下,香港長期處於低息環境,令息差收窄,嚴重影響銀行的利息收入,舊有的樓宇按揭息與最優惠利率掛勾,絕大部分都是負息差(P減)的合約,平均只有兩厘多。雖然新造樓宇按揭已調高,但由於樓市低迷,為減低風險,審評非常保守,有生意也不敢做;而向企業的貸款更「落雨收遮」,收緊信貸。銀行在各方面的收入均大減,業務比起過往年不可同日而語。近日匯豐股價大跌,而股票價格一般是反映半年後公司的經營情況,由此可窺見嚴峻的銀行業務前景。

銀行要生存就要開源,而增加服務收費是其中一個方法。至於客戶接受與否,則是「你情我願」,如果客戶覺得銀行收費不合理,大可取消戶口,把存款轉到其他收費較低的銀行。情況有如當年匯豐改變策略減少分行時,一些中小型銀行便積極吸納這批受影響的客戶,而且息率和其他服務費用皆比其優勝。這樣各銀行都能夠集中資源,服務其主要客戶群,無論銀行和客戶都各得其所,減少服務對象錯配的情況。

可是今次增加服務收費,竟被要求提交文件上立法會以供討論,就怎樣也說不過去。立法會不是股東大會,議員既非股東又非管理層,何以越俎代庖查閱上市公司業務資料?上市公司的管理層主要向股東負責,並以謀求利益為主要目標,如果卿姐是該兩間銀行的小股東的話,大可在其股東大會說出訴求,否則企業的營運策略干「卿」底事?同是民主黨副主席的單仲偕是民主派中比較了解經濟事務的一員,亦在匯豐身居要位,如果卿姐對銀行界有意見時,大可先向其討教,相信會有更理性的決定。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