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9日星期六

旭龢道猛鬼公園 談心變鬼上身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60429/20060428230144_0000.html


位處半山區的旭龢道名廈林立,但在樓叢中夾雜了一個休憩公園,視覺上和左右兩旁的高樓絕不協調,這個豪宅地段竟會有如奇怪的規劃,事緣當中紀錄一段慘痛往事。一九七二年六月中,香港暴雨連場,在十六日開始,平均每天雨量更超過二百毫米。到了十八日,大災難便接踵而來。先在正午,觀塘雞寮木屋區發生山泥傾瀉,活埋近二百人;到了晚上,死神便步向旭龢道。
 

山泥傾瀉死傷多人

當晚八時許,寶珊道山洪暴發並引發山泥傾瀉,洪水及山泥沖毀了寶山道一座二層高洋房,並順勢把干德道一座六層高的樓宇沖塌,大量山泥混和了樓宇的碎片再以排山倒海之勢衝過馬路,淹向旭龢道廿號,樓高十二層高的旭龢大廈。大廈即時應聲折斷並倒塌,餘勢把下面巴丙頓道新落成大廈景翠園的最高四層也撞毀了。在旭龢大廈內,除了在三樓有少數住客能從山泥中爬出外,大部分住客均不能及時逃生並被埋瓦礫之下。附近居民聞訊紛紛趕往現場搶救,駐港英軍也奉召到場救災,其後交由消防員接手處理。經過日以繼夜的挖掘,被埋超過廿四小時的前大法官列顯倫,因唱著一首披頭四的歌,消防員能循著歌聲挖掘而將他救出,但其他人不如他那麼幸運,根據統計數字共有六十七人死在瓦礫之下。
 
 

災難現場建公園

旭龢道的災難現場經過了數個月才能清理。由於出事地點曾奪去數十條性命,坊間普遍認為此地怨氣甚重,縱使重建也未必有人敢入住。空置了一段時間後,輾轉由政府把該處改建成為一個小公園,並命名為旭龢道休憩公園雖已事隔多年,至今每年的六月十八日,仍有人往公園拜祭。公園內建有小橋流水,環境怡人,但平時遊人不多,附近的住客往散步時也過其門而不入,可能是忌諱該處曾「死得人多」之故。
 
 

池底浮現人臉

不過,仍有些人不知就裡地踏入公園而遇上靈異事件。

某夜,有一個菲傭拖著主人養的小狗去散步。行至旭龢道公園門外時,小狗竟然掙脫索帶奔入公園,菲傭唯有尾隨欲把牠捉回。小狗停在公園內的水池旁,並跳上池邊石壆,向著池水狂吠。菲傭隨後而至,把牠重新套上索帶,並把牠抱回地面,但小狗仍沒有停口,並向著水池吠得聲嘶力竭。菲傭好奇地朝小狗吠的方向一看,透過清澈的池水望進池底,竟見到浮現了一個人的臉!那個水中人頭似乎也發現了她,並對著她咧嘴而笑,此時她也顧不了小狗,掉頭拔足狂奔而去! 

 
情侶公園撞鬼

某個夜闌人靜的晚上,有一少男送女朋友返旭龢道的家。二人在附近下車後,仍想多見一會,見到該公園內裡空無一人,正是靜靜地閒談的好地方。他們找地方坐下後,便卿卿我我。過了一段時間,他們二人都感到一股寒意由心底裡發出,大家都以為是入夜後半山的溫度較低之故。過多了一會,他們又聽見有些微弱的聲音從很近的地方傳來,但不知來自何方。再細聽之下,聲音似是人類的呻吟聲,但不是來自附近的大廈,而是由地底傳出。 

忽然,女孩子的臉色轉青,嘴角顫抖,剛才大家聽到的呻吟聲現在竟從她的喉底傳出!少男以為她是身體不適,正想致電召救護車之際,但她卻緊握著他的雙手不放,而她的語調也轉了另一把女性聲音,把他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這時,他在情急之下甩開她的手,並把她抱起奔離公園。在公園外,他截了一輛的士,意圖把她送往醫院。 

他們登上的士後,男友未及說出目的地,當女孩子見到車上懸掛著的平安符時便吐出一些綠色的液體。後來她的臉色逐漸轉好,神智也回復清醒,並問男友:「點解我哋會上咗的士?我哋唔係喺公園咩?」男友輕撫她的額角以作安慰時,竟把她的臉弄污,此時他發現自己雙手滿是污泥,但他倆由始都沒有接觸過泥濘,究竟這些泥從何來呢? 



 

2006年4月24日星期一

村姑變聖母 醫好乳癌婦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60424/20060423225536_0000.html


被稱為生神仙的人,泰國有位由白龍王公過僮到其身上的周欽南,香港亦不遑多讓,在荃灣芙蓉山曾經有過一位奇人,據稱是「姚大聖母」的童身,向其求醫、問卜和參拜的信眾絡繹不絕,可惜她已於20038月離世。不過,供奉姚大聖母的「烈女宮」仍屹立在芙蓉山上,每年的兩個「姚大聖母」誕期,「烈女宮」都有大批信眾前來祭祀。 

「姚大聖母」是一位鶴佬的神祇,在博羅縣的羅陽鎮及石壩三嘉村均有其祖廟。傳說在咸豐年間,在博羅縣羅陽鎮有一位叫姚蘭薇的女子,年方十六,貌美如花。某天,她在田野替家人看牛時,遇到九個動了凡心的和尚,他們垂涎她的美色並意圖將其污辱,她拼命逃跑,直至跑到一處名為四方頂的懸崖旁,忽然烏雲密佈,山崩地裂,她便一躍而下,而那九個淫僧也隨她墮崖。她的屍首隨水漂流至石壩三嘉村,並被一漁民撈起並將其安葬,那漁民自此漁獲甚豐。而羅陽鎮的姚氏同鄉便將她的一隻手指甲帶回羅陽鎮,並為她建祠,名為「烈女祠」。後來,她更托夢給咸豐皇帝,咸豐皇帝便賜封了一個「姚烈女」的牌坊給「烈女祠」,以紀念其貞烈事跡。直至現在,博羅縣的羅陽鎮及石壩三嘉村皆建有「烈女宮」來供奉她,也是當地的守護神。
 

客家村婦過僮變生神仙

據現時主理「烈女宮」的張女士所述,她的媽媽鄧紅嬌是一個育有四名子女的客家村婦,四九年大陸變天後便隨夫逃難到香港,輾轉來到荃灣的馬閃排村居住,村民稱她為鄧婆婆。當時一家六口靠丈夫做腐竹為生,生活清苦。直至五十年代中,一次靈異事件改變了她的一生。
 

童身必須有仙骨品格佳

某天鄧婆婆忽然自言自語,且語無論次,旁人根半聽不明白她在說什麼。這種情況,以當時的民間智慧推斷,她必定是撞了邪,而她的丈夫也是這樣想。如是者過了三年她也沒甚起色,她的丈夫擔憂不已之際,鄧婆婆忽然囑他不用害怕,並自稱是原名為姚蘭薇的「姚姑亞婆」下凡,來自博羅羅陽石壩觀音閣,並道出祂成仙的經過。祂在香港原以姓朱的男人作為童身,就在牛潭尾村,不過此人品格欠佳,常借祂的法力來斂財,於是祂便離開他再另找合適的「代言人」來濟世,祂已觀察了鄧婆婆數年,除了知道她有仙骨外,也信任她的為人,所以便選中她為童身以行仙跡。
 

神醫附體專醫惡疾

他們在所住的馬閃排村木屋供奉「姚姑亞婆」的神位後,當鄧婆婆要請祂附身時,不用複雜的請神儀式,只要向其上香及擲聖杯,鄧婆婆便擁有醫病、未卜先知等特異功能,但鄧婆婆的聲調和行為也如常。而只要在一個小化寶爐燒溪錢後,祂便會離開。鄧婆婆目不識丁,但每當過僮後,她卻能流暢地寫出中藥藥方給來求診的信眾,據稱「姚姑亞婆」是轉請華陀來協助。第一個前來求助的信眾是位患乳癌的婦人,後來被她醫好後,村民便口耳相傳,「姚姑亞婆」和鄧婆婆的名字很快就傳遍了荃灣一帶。
 

 

不論身份不收費用

1965年,鄧婆婆在新村排村為「姚姑亞婆」立廟,豈料不足一年政府便要收地,鄧婆婆得到坊眾支持,和當時荃灣理民官班理士幾番周旋,翌年才在芙蓉山上的現址興建一間百多呎的廟宇,也採用博羅縣祖廟的名稱「烈女宮」,並尊「姚姑亞婆」為「姚大聖母」。多年來找鄧婆婆求助的信眾絡繹不絕,除了荃灣區附近的街坊外,更有明星、製片人、高級警官甚至現已貴為局長級人馬的高官。不論他們的身份如何,鄧婆婆均一視同仁,不會收取任何費用,讓信眾隨心地添香油。
 
 
 
 
 
 

神仙也移民

雖然鄧婆婆已不在,但每年的兩個「姚大聖母」誕期,農曆六月十六成仙日和十月十六誕辰,「烈女宮」都人山人海,曾受神恩的信眾及街坊都會前來道賀。而在下花山村,更有篤信「姚大聖母」的姚氏信眾再建了另一座「烈女宮」,令區內有兩座供奉「姚大聖母」的廟宇。雖然兩間廟宇都不是由博羅縣的祖廟分香而來,但「姚大聖母」已扎根荃灣成為地方性神祇,可算是神仙也移民的經典。
 
 
 
 

第三代童身即將出現

張女士說,雖然「烈女宮」由她主理,但她卻沒有她媽媽的通靈能力,信眾前來問卜,只好借助廟內的觀音籤,而廟內也同時供奉了觀音大士。鄧婆婆臨終前,「姚大聖母」曾過僮對她說,祂在三年會另找童身繼續濟世。今年是鄧婆婆過身後第三年,「姚大聖母」新一任的童身很快便出現。張女士相信除了祂一定會帶其前來相認,畢竟祂已照顧了她們一家數十年,人和神的感情已非常深厚了。
 
 
 
 
 
 
 

 

2006年4月16日星期日

魏秋樺見得多唔鬼怕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60416/20060415231808_0000.html


魏秋樺縱橫影視圈多年,成名始自佳視時代,再在麗的電視以劇集「奇女子」奠定一線花旦地位,參演了多齣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以九五年在無線劇集「神雕俠侶」裡飾演黃蓉最為人所熟悉,八九十年代的電視迷定必記憶猶新。後來她更進一步將她的演藝事業拓展至台灣及中國內地,所演劇集,無不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近年她已續漸減產,只要有好劇本才能吸引她踏上台板。多年來經常穿州過省拍戲的她,自言對靈界的感應力特別強,無論在香港抑或外地,都遇過了少靈異事件。
 

外型柔弱惹邪靈

「可能我外型比較柔弱,鬼怪都以為我好恰,所以常常嚟搵我!」她笑著說。

其實她已習以為常,所以一點也不怕,但卻對百厭鬼十分厭惡。原因是她長年拍戲所受的壓力導致精神緊張和慣性失眠,如晚上遇上靈體騷擾,便要把僅餘的休息時間也賠上了。就如有次她住宿在星加坡某酒店,在午夜時份,聽到房間內的洗手間的馬桶不停地自動沖水,她便往查看,見到馬桶的沖水尚在流著,確定了聲音不是由其他房間傳來。不過她在洗手間的時候又不見動靜,馬桶也不會自動沖水。但當她回到床上時,竟又再次聽到沖水聲,如是者來回多次,弄得她整晚也不得安睡。
 
  

夜半外景場地古裝人

十多年前,她正在大陸河北省涿州拍攝電視劇情定少林寺」。某次拍攝至午夜才收工,她便約同其他兩女演員往洗手間。由於地處偏僻,她們便輪著把風。當她在洗手間外把風時,見到一個穿古裝的男子在不遠處經過,由於當時天色昏暗,看不清對方面貌,只見他走進一個用作場景的塔內。她以為他是同劇另一位台灣男演員玉尚,心裡只是奇怪為何他收工也不換去戲服?當她們三人回到車上時,見到所有工作人員包括玉尚」,早已換上便服在等她們回來。她剛才見到那個是誰呢?
 

被鬼壓急召上帝救命

另一次事件則比較驚嚇。約五年前,當時魏秋樺仍住在西貢區。某晚十一時左右,她正在駕車回家途中,當時路面視野尚算清晰,經過大網仔路個渺無人煙的地方時,發覺在前面約三十米處,有一個青年抱膝坐在路邊的一個藍色的電箱前,她便刻意將車子收慢,以看清楚究竟是甚麼一回事,和是否需要施以援手。當車子越駛越近時,她更清楚見到那個青年的身體是半透明的,為了看真一點,當駛到和」平排時,她便把車停下來。這時「」慢慢地抬起頭,赫然見到」是沒有五官的!這時她意識到見到的這個並不是活人,也不知「」的企圖,心想此地不宜久留,便趕快驅車回家。

當她安全回到家後,以為相安無事,誰知睡在床上後,在半夢半醒間,她聽到枕頭內傳來一把男聲,說:喂!喂!喂!」由於她很累,便不理會那把聲音,轉身便繼續睡覺。但此時枕底又再傳來那把聲音,同時她發覺雙腳不能動彈,身體被壓的感覺慢慢由下而上,當腰部也不能動時,她肯定這次是「被鬼壓」。於她是基督徒,相信以主之名可以驅走邪靈,人急智生下,便大叫:「上帝救命呀!」說也奇怪,當她大叫之後,身體便可自由活動,而枕底那把聲音也消失了。
 

多祈禱少撞鬼

由於常常遇上靈體,魏秋樺深信自己和靈界的頻道接近,所以她便好好利用這個得天獨厚的優勢,現時她便常常以最安全的方法來通靈──就是祈禱,也就是和主溝通,她自覺很容易就能感認到主的訊息。原來她自少已是基督徒,但年長後由於工作繁忙,便很少上教堂了。近年她重返教會後,撞鬼的次數也少了。她說避免晚上看鬼片和聽鬼古,也不主動接觸靈體,並以樂觀的態度處世,保持開朗心境,就能減少招惹邪靈機會。

2006年4月15日星期六

復活節神蹟處處見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60415/20060414230541_0000.html


在世界各地也有不少牽涉到宗教又不能以科學角度解釋的事件,在宗教角度,這些都是神蹟。而史上最偉大的一次神蹟,就是耶穌基督死而復生,而復活節就是紀念此事的日子。不過,原來復活節(Easter)的起源和此並無關係。 

聖經上記載,耶穌基督死後三日復活,復活節是為了紀念基督重生。但原本的「Easter」是古代異教徒的一個慶祝春回大地的節日,起源是古巴比倫時代的愛情、生育和戰爭女神Ishtar。腓尼基人稱祂為Astarte,當Astarte傳到歐洲後,就被稱為Ostara,也是日耳曼人盎格魯撒克遜語(Anglo-Saxon)的「春天女神」的名稱,而舊英文的EastreEostre,就是Ostara
 

復活節計算方法

早期慶祝耶穌基督復活的日子是在猶太人的陰曆(Hebrew Calendar)尼散月(Nisan)十四日的逾越節期間舉行,時間和「Easter」相近。不過,由於在君士坦丁大帝統治時期社會改用了陽曆(Gregorian Calendar),以致和逾越節的日期時有差異。在公元三二五年的第一次尼西亞會議上,決議紀念復活耶穌的日子由陽曆和陰曆兩個曆法合併來計算,每年的三月二十一日或該日後的春分月圓後之第一個星期日就是復活節。此外,部份作風保守的教會把復活節名稱改為Resurrection Day以取代具異教色彩的Easter,但未能普及。
 

復活兔具異教色彩

復活兔是復活節象徵之一,也具異教色彩。除了兔子是愛神阿弗洛狄特(Aphrodite)的寵物外,兔子也是多產動物,這象徵了春天的復甦和新生命的誕生。
 

復活蛋的起源

復活蛋的起源眾說紛紜,其中一個傳說是來自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相傳她往當時羅馬帝國的君主提庇留(Tiberias)報告耶穌復活。其間,她捧著一隻雞蛋說:「耶穌復活了!」。提庇留不相信,更說假如耶穌真的復活了的話,馬利亞手上的蛋也會變成紅色。這時馬利亞把手打開,蛋果然變成了紅色。 

原本四旬節守齋期是禁止吃蛋的,到了十二世紀才開始為雞蛋祝聖,天主教徒會把蛋塗成紅色並請神父祝聖,經文是祈求上帝使之成為健康的食品,也為慶祝耶穌復活和心懷感激地去食用或送給朋友作禮物,這是復活節都送彩蛋的起源。
 

聖母像流淚

在近代的復活節期間,也曾有不少靈異事件發生。

2002年的復活節,澳洲柏斯一名中年婦女帕蒂鮑威爾,她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忽然發覺家中的一尊聖母像流出眼淚,淚珠是帶有玫瑰香味的油,於是她就在家中設置了一個聖壇來供奉這尊聖母像。這尊玻璃纖維製的聖母像是她八年前從曼谷一個專賣宗教藝術品的小店以一百五十澳元買回來。

消息傳出後,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教徒,後來更有身患重病的人仕觸摸過聖母像後不藥而癒。專誠往看這尊聖母像的人,包括了當地教會的神職人員,部份更親眼目睹聖母像落淚,而當時柏斯的天主教大主教希基也不能確定聖母像流淚是自然現象還是神蹟,但他相信這件事能令有些人重新信主。

澳洲天主教會曾就此件事設立委員會調查,雖確定不是一場騙局,不過最終也未能裁定其為神蹟
 

神蹟顯過界

不過耶穌基督顯示神蹟,未必只要在虔誠教徒面前,有時對異教徒也一視同仁。位於美國三藩市以東三十五公里的華光紫蓮大學(The Purple Lotus Institute),是一群佛教徒自資捐助創立的。1999年的受難節,耶穌的樣貌就清晰地顯現在該校內的一幅凹凸不平的待修牆壁上,無論是佛教徒還是信奉基督的,看後皆嘖嘖稱奇。

當時該校的一名僧侶表示:「此乃神蹟,就是要向人們說明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道理。」事實是否真的如是,就名符其實「天曉得」了。
 
 

2006年4月11日星期二

狀元變鬼王 捉鬼天帥鍾馗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60411/20060410231356_0000.html


俗語說:人怕鬼三分,鬼怕人七分。按此說法,鬼其實是不足懼,人怕鬼只是鬼的恐怖形象根深柢固造成。無論古今中外,都有一些防鬼方法。西方社會不外乎是在牆上掛上十字架和大蒜等等,而在華人社會,除了在門上掛上楊柳或貼上驅鬼符咒外,傳說貼上鍾馗畫像,便令鬼怕足人十分。究竟鍾馗是何方神聖? 

鍾馗是民間信仰中擅長捉鬼的神祇。早在北宋,著名學者沈括著昨的雜談式筆記《夢溪筆談》已有關於祂的記載。後來以祂的事蹟編成的戲曲和小說多不勝數,如明代雜劇《慶豐年五鬼鬧鍾馗》;明代小說《鍾馗全傳》、清代小說《斬鬼傳》和《平鬼傳》等等,令其捉鬼形象更深入民心。 

《夢溪筆談》之《補筆談》所述,開元年間,唐玄宗到武驪山出遊後,回宮後大病一場,年多也未能康復。某夜他做夢,夢中見到兩隻鬼,分別為一大一小。小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袋和唐玄宗的玉笛,並繞著宮殿奔逃;大鬼頭戴帽子,身穿藍色衣裳,腳穿靴子,袒露著一臂,並一手抓住小鬼,挖出眼珠並將其吃掉。於是唐玄宗問大鬼是什麽人,大鬼回答他說:「臣鍾馗氏,即武舉不捷之士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原來他是在科舉中落第的文人。唐玄宗夢醒後,他的怪病竟然也康復了。於是唐玄宗召來畫工吳道子,把夢中所見告訴他,讓他畫鍾馗像,並廣賜給各大臣,並掛於皇宮內外以求祛邪保平安。自此鍾馗名聲大噪,成爲了捉鬼大神。 

後來在明代陳耀文所著的《天中記》引述的《唐逸史》,對他的身份作出了補充。被鍾馗吃掉那隻小鬼,名為「虛耗」,而鍾馗則為在武德年間終南進士,生前曾應科試,但未被錄取,於是便在殿前撞階而死。 

隨後的民間故事對這件事件補充了不少細節。綜合而言,大致為鍾馗文武全才,但相貌醜陋,令人望而生畏。赴京應試雖被取為狀元,但當時的皇帝不喜歡其醜陋的樣貌,宰相又進讒言勸皇上另選一人;鍾馗大怒,當下便欲毆打宰相,皇上令侍衛將鍾馗拿下,鍾馗便在殿前自盡。鍾馗蒙受的冤屈,感動了神靈之首──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對鍾馗的剛烈不屈的性格十反常讚賞,便委任了他為管轄陰陽兩界的判官,又稱鬼王。其後以此為藍本所伸延的故事,甚至涉及鍾馗的親友,就是著名的「鍾馗嫁妹」的故事。鍾馗有位同鄉好友杜平,爲人樂善好施,並資助鍾馗赴京應試。鍾馗死後,也是杜平將他安葬。鍾馗做了鬼王之後,爲報答杜平生前之恩,親率鬼卒在除夕時返家,將妹妹嫁給了杜平。 

不過,亦有鍾馗並非真有其人的說法。經明清時期數名學者楊慎、顧炎武和趙翼的考証,鍾馗治鬼的概念,可能在唐朝之前,因早在南北朝時代便有人以鍾馗為名。「鍾馗」之名,也可能由古代逐鬼法器「終葵」演變出來。而「終葵氏」是遠古姓氏,族人擅長製造木棒木槌,也是古代用來打鬼的武器。另一方面,按顧炎武之說,「鍾馗」兩字發音的反切,即是鍾字的聲母加上馗字的韻母相拼—發之爲「椎」的音,「椎」就意思就是大木棒。至於為何由一件實物演變為一個人格化的神祇,就無從稽考了。 


 

2006年4月5日星期三

另類牧師林以諾驅鬼實錄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60405/20060404225301_0610.html


鬼神之說,各個宗教皆有其一套,敦是敦非,有生之年也難知曉。不過,從具權威性的神職人員心中,相信會得到最理性的答案。傳統的神職人員,縱使會在必要是替教眾作驅魔儀式,但絕少會高調如林以諾牧師一般在公眾空間月旦鬼神。林牧師除了曾在電台主持靈異節目、出版有關驅鬼經歷的書籍外,今年五月更踏入紅館,主持以靈異為主題的棟篤笑。筆者特地和他一談他的鬼神觀來比對坊間說法,以識別當中謬誤。 



「和你談神說鬼前,我們要先搞清楚『鬼』的定義。我知道基督教和坊間的一套並不相同。」筆者說。 

林牧師答道:「中國民間信仰,混集了儒道佛三家的概念,而佛道兩家都有輪迴之說,人們相信死後和輪迴前的狀態就是鬼。基督教對此是不認同的,信主的人死後會一處極樂的陰界來等候主的降臨並上永生的天堂,不信主的會到一個受苦的陰界來等候大審判。無論如何,死後都不能重返人間,所以人們間所見到的鬼全都是魔鬼假冒的,魔鬼的目的是迷惑人類和主對抗。魔鬼就是墮落的天使,有三份一的天使已成為了魔鬼,撒旦就是他們的首領。

除了儒道佛三家的概念外,民間小說也影響深遠,尤以清代的為甚。中國人的『鬼』有數個共通點:(一),穿白色長袍;(二)披頭散髮;(三)無腳;(四)穿清裝。穿白色長袍是清代的內衣;而清代流行束長髮,為何大部份『鬼』的形象都是清代的服飾?而不是其他年代?這些根深柢固的觀念,全始於清代的民間小說所渲染。」 
 

筆者問:「見鬼通常有兩個情形,一是有人被鬼上身;二是有處地方鬧鬼。請你分析一下。」 

林牧師答道:「有些情況是當事人不是被靈侵,而是精神錯亂,因為兩者的部份行為是很接近。林牧師為當事人進行驅鬼前會和先和他面談,而從他的眼神、對答、並觀察他聽到人唱聖詩或唸聖經的反應來衡量他是被靈侵還是患有精神病。如果他只是聽到有聲音在耳邊呼喚他,可能只是幻覺,我會轉介他往看精神科醫生。而當被靈侵者聽到神的名字後通常會面容扭曲,煩燥不安,並做出超乎常人能力的事,如力大無窮、聲音轉變等等。」 

「先說鬼上身。根據我的經驗,有兩類人很易被鬼上身。一是主動型,即是曾玩神打、碟仙、開天眼等的通靈玩意,這猶如打開和魔鬼溝通的大門,因為魔鬼是易請難送,在一些案例,玩通靈後邪靈就不請自來。二是被動型,鬼上身是有遺傳性的,如果上三代曾從事靈媒工作,後代很大機會會天生有陰陽眼或經常被鬼上身。最安全的通靈方式,其實就是祈禱,和神溝通絕不會有後遺症。

坊間觀念,曾有人死於非命的地方就會鬧鬼。這可以解釋為疑心生暗鬼,魔鬼洞悉人心,他們知道人相信那裡有鬼,就在那裡扮演厲鬼的角色來宣示實力。一如某些經典凶宅,為何外藉人士入住便相安無事?關鍵是只要你信,他便會來。

 
說起鬧鬼,不得不提酒店。有些人入住酒店時見到揭開的聖經很驚慌,以為該房間必定有鬼,必需以聖經來鎮壓,這是一個很大的謬誤。原來在酒店房間放置聖經是早年國際基甸會(Gideons International)和酒店業的協議,因為酒店房間是自殺勝地,擺放聖經是希望讓萬念俱灰的人見到它後會拿起來揭揭,看罷經文內容後會改變主意。事實上,有放置聖經的酒店的房客自殺率比未放置前大降。」他續說。 

「萬一撞鬼,應該怎辦?」筆者問。 

林牧師答道:「假若只是見鬼一次,可能只是幻覺,不需深究也不需理會,忘記它算罷,以免再疑心生暗鬼。萬一被鬼上身,自己是沒辦法解決的,向神職人員求助是最佳方法。不過以基督之名驅魔是有兩個條件;一是當事人真心願意,如他不願身體內的魔鬼離開,神職人員也不能趕它走。二是當事人要真心相信主,若心中無主,即使身上的鬼被驅走了,遲一些那隻鬼便會帶了七個比其更惡的鬼回到他身上,在馬太福音12:43-45就有這樣的敘述。

如果某地方鬧鬼,在該處諗聖經便可鎮懾邪靈,坊間的捉鬼大師只是和魔鬼達成協議的方式來暫時解決問題,有如接收地盤。我在馬來西亞認識的一位道士,日間他很精明神武,四處地替客戶捉鬼,夜間那些所謂被捉的鬼便來找他,令他多年也不得安睡。後來他也信了主,便不再有問題了。」 

「牧師會幫任何人驅魔嗎?驅魔儀式又是怎樣?」筆者問。 

林牧師答道:「基督之名驅魔是有兩個條件的;一是得到當事人的首肯,如他因為那個靈給予他某些力量或好處而甘願出賣靈魂,驅魔人也沒他法子。二是當事人要相信主,亦即是要「決志」,因為他心裡無主,即使一時替他驅走了身上的鬼,過了一段時間後,鬼便會帶了七個比其更惡的鬼回到他身上,這是按馬太福音12:43-45詮釋的。大蒜、十字架等道具只會在驅魔電影內出現,用以加強戲劇效果罷了。真正的驅魔儀式不用任何道具,而聖經只是用作看著來朗讀經文。驅魔儀式通常會有一個主持人帶同十至十二個信徒圍了一個圈,並把當事人放在中間。接著主持人及信徒會虔誠地朗讀聖經和唱頌聖詩,並奉主聖名來趕走魔鬼。」 

「見鬼是否心理問題?」筆者問。 

林牧師答道:「現代社會已全球化,但可笑的是傳統觀念中鬼似是有地域界限的,東方人不會見到西方的鬼,而西方人也不會見到東方的鬼,這可以解釋鬼只是各人自己心目中的一個形象。當事人因為害怕鬼,便會疑神疑鬼,也可能惹來魔鬼扮演這個形象來對作出唬嚇。只要平生不做虧心事,凡事問心無愧,便不用怕鬼了。

時運低時容易撞鬼,其實不然。先前香港人運氣差足七年,豈不是人人見鬼?我認為意志力薄弱、情緒波幅大、容易動怒和產生仇恨的人,更容易惹來魔鬼,以致見鬼。

另一方面,有時心魔比魔鬼可怕。基督的偉大訊息是懂得饒恕別人,也要懂得寬恕自己。人自覺做了一些有違自己或社會道德標準的事後,便會常常疑心生暗鬼,也怕遭天遣,所以便會做一些事來彌補心靈缺失。就如一些宗教的放生儀式,有時是好心好壞事,被放生的動物未必在自然界有求生能力。學懂放低執著,才能驅除心魔,遠離邪靈。」 

「是否時運低見鬼機會大?」筆者問。 

林牧師答道:「人在運氣差時,更能鍛鍊出良好品格。如在貧窮環境下成長,容易培養出守望相助的精神和堅定的意志,情緒商數也會高點,很少會撞鬼。相反當人事事順境時,過著奢華的物質生活,會目空一切,這時更多精神問題就會湧現。現時香港式的迷信是拜金主義,只要能達到目的就甚麼都拜,拜神就如買賣,例如觀音開庫等,這樣以金錢來衡量神的力量,是混亂了宗教的本義,也是卑視了信仰,常想著不勞而獲,被靈侵的機會也高了。」 

筆者說:「信仰和宗教能否分拆?以佛教為例,日本的創價學會就是習佛理以不拜佛,但基督教內若有這樣的情況便會視為異端。」 

林牧師答道:「信仰和宗教可以是兩回事。人可以會把人生目標、格言怎至金錢等視為信仰,但都不涉及神。只有和神靈有接觸的信仰才是宗教。我知道有大陸學者曾習聖經並視為哲學,但並不信神,這些不算是宗教。」 

「你似乎對民間信仰有一些偏見,那麼你怎樣看其他宗教?」筆者問。 

林牧師答道:「民間信仰深受道教人鬼神三界互通的概念影響,導致滿天神佛。很多所謂的神靈是真有其人,後世將他們奉若神明;而更多則是民間小說虛構的人物,如孫悟空和豬八戒等等;他們的法力從何而來?為何他們能顯現神蹟?我們要仔細想想。

原始在印度的小乘佛教是充滿哲理性但不涉鬼神,但傳入中國後,取代了道教成為中國宗教的主流,但卻滲入了道教的滿天神佛概念,令宗教便得不純凈,本末倒置地崇拜偶像。」 

筆者說:「基督教對崇拜偶像有很深的成見。但同基督體系的天主教也有很多宗教圖騰,如十字架和聖母像等等。」 

林牧師答道:「宗教圖騰在藝術角度有很高的價值外,也有實際的傳教功能。當時人民以農民為主,目不識丁的人比比皆是,要將基督的思嘗滲透於各階層,圖騰的感染力遠比文字及神父講道的為強。不過,如果將其當作膜拜對像,那是很危險的。」 
 
 

筆者說:「世界各地也有聖母像流淚的傳聞,你甚樣看?這算是神蹟嗎?」 

林牧師答道:「傳聞歸傳聞,大家都不能証實,很難下評論。」 

和林牧師談神說鬼是一個良好經驗,他立論清晰,條理分明,話題涉及其他宗教時,他不會肆意抵譭,並不亢不卑地解釋基督教立場;對不明白的靈異事件他會直說不清楚,不會如其他基督霸權主義者般但求目的而對神的旨意強作詮釋。筆者不是基督徒,但和他交談時也不會有被硬銷的感覺,也許這就是他成功之處,而他走入民眾中的作風和高調談論鬼神的行為,目的也是為傳道,和佛法中的「方便為究竟」的教理有所類同。
 

 



2006年4月3日星期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 拜祭祖先要留神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60403/20060402230138_0000.html


晚唐著名詩人杜牧詩句《清明》中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細緻地描述了當時清明節的氣氛和往祭祖人士的心情。今時今日,清明節祭祖活動少了幾分哀愁,也給關係疏離的城市人造就了難得一次的家庭聚會。而身為城市人的你,對清明節的起源、程序和禁忌又知多少? 

清明本是中國傳統的曆法中二十四個節氣之一,按西漢初期劉安等人撰作的《淮南子》一書所記載,「清明」是在「冬至」後的一百零六日,亦是「春分」後的第十五日,這時候萬物潔淨,空氣清新,植物在這樣的環境中能窋壯成長,所以叫做清明。一般而言清明在西曆的四月五日或前後。
 

清明節起源

清明祭祖的習俗是和冬至後的一百零五日之寒食節扯上關係。這個習俗源於春秋戰國時代,晉國大公子重耳受奸臣陷害,在忠臣介子推的保護下流亡國外。在逃亡期間,介子推甚至割下自己腿上一塊肉烤熟給重耳充饑。

重耳流亡了十九年後,終於返回晉國並成為國君,即是著名的晉文公。他立即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但介子推拒絕並背著年老的母親躲進了綿山隱居。晉文公為了逼迫介之推出山,在綿山的三邊點火燒山,並留下一方作為生門,推算介子推定必帶其母親從那邊走出來。豈料大火燒了多天後,但仍不見介子推出來。晉文公上山搜索,見到介子推母子已被燒死在一棵柳樹旁。晉文公在該處安葬他們的遺體後,發現柳樹樹洞內一有片衣襟,上面寫了一首激勵晉文公的血詩。晉文公甚為悲慟,就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三日,只能吃冷食或事先煮好的食物,以紀念介子推。

翌年同日,晉文公領著群臣往拜祭,當行至墳前,見到墳旁那棵老柳樹長得非常茂盛,並賜名為「清明柳」,後人亦把柳枝戴在頭上或插在屋前以示懷念介子推,而清明往掃墓也成為民間習俗。

由於寒食節的日子與清明的日子相近,寒食的活動也持續到清明,慢慢地寒食和清明也合二為一,稱為清明節。
 

新山不過社

據民間習俗,清明節的祭祀期是該日開始的一個月。不過,去年清明節後所做的山墳,拜祭先人的日子要提前到「春社」之前。

每年的「春社」之後,「鬼門關」便大開,給逝者大開方便之門,任其自出自入,以接受陽間親人的祭祀。不過,主管陰司的閻羅王對新墳的主人或新鬼特別照顧,准許他們在清明節的祭祀高峰期之前及早享用親人的祭品。

春社通常在清明節前的十幾天,推算方法是立春後第五個「戊」日,或清明前的第二個「戊」日,而今年的春社為西曆320(農曆二月廿一日,戊申日)。再簡單一點的方法就是查看通勝,其首頁的「春牛圖」之左下方已有春社的記錄。
 

祭祀程序

當到達先人墓前,拜祭前必須先行清理墓園。主要是鏟除雜草和清潔墓碑,如果是骨灰靈位,也要用非腐蝕性的洗滌劑來清理。

清理墓園後,便可把帶來的香燭祭祀物品擺放在墓前。接著就要先祭拜墳墓的山神土地,再拜祭先人的鄰居,以收睦鄰之效。完成後始開始正式拜祭先人。

元寶金銀則要用附荐袋來載著火化,緊記把先人名字、籍貫、生日和忌辰寫在附荐袋並上封口,再在袋口貼上幾張溪錢或冥通錢作給鬼差們的小費。接著便是奠酒,即是將酒灑在地上向先人敬酒。

接著將一疊奚錢用石塊壓在墳頭上,稱為「責白」,代表著這墓已被後人拜祭之意。這時,待香燭完全燒盡後就可離開。
 
 


五招防招惹靈體

墓地是靈體結集的地方,如果時運較低的人在那裡逗留,有機會招來惡運甚至被靈侵。如不想招惹靈體,以下五點必須留意。

<一>     佩戴玉器。玉器有辟邪作用,尤以古玉最為有效,隨身佩戴便能有護身功效。

<二>     早去早回。拜山活動最好在日間進行,因為日間陽氣較盛,尤以早上的陽光最具陽氣。接近黃昏時陽氣開始消散,而陰氣又開始凝聚,時運低的人招惹靈體的機會也更大。

<三>     慎言慎行。進入墳場範圍,等同造訪別人的家,要慎言慎行,給主人家一點面子。除了踐踏墳頭是大忌外,更不要亂說話或帶有婉惜之情地望著其他墳墓上相片。

<四>     驅除陰氣。離開墓地範圍後,不應立即回家,最好先往一些人多的地方逗留一會,因為靈體最忌陽氣。如急於返家,也要在屋前跨過燃著金銀衣紙的火盆,才能萬無一失。

<五>      門外插柳。在祭墓後,不妨折幾枝柳枝帶回家並插在大門外,每邊一枝,也可防止靈體跟隨入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