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9日星期一

坑渠鬼‧大瘟疫 天后大坑怪事多

http://the-sun.on.cc/channels/adult/20051219/20051218232927_0000.html


乘地鐵時聽到廣播「下一站天后」,你會想起什麼?維園?中央圖書館?還是亞Sa的歌曲?除此之外,該區還有很多靈異傳說。下次經過時又有空的話,不妨下車去實地考證一下。天后區的命名,源自該區有一間被列作古蹟的天后古廟。

傳說在清初,祖藉淡水的客家人戴氏,某次在附近沿岸割草時,忽然見到一個大香爐被水沖到近岸,於是便將它撈起。他和附近的鄉民皆認為這香爐是天后娘娘送來此地的,於是便在發現地點興建一座神龕予以供奉,由於天后娘娘很靈驗,到來參拜的漁民日眾,香火越來越盛,遂籌款興建廟宇,稱之為「鹽船灣紅香爐廟」。時至今日,該廟宇經過多番修葺及擴建,已發展成為一間有規模的廟宇,名為天后古廟
 
 

 

舞火龍

天后區的大坑,一年一度的舞火龍儀式是該區的盛事。

大約在1880年,大坑是一條小農村。一次颱風過後,村內發現一條巨大蟒蛇,村民便合力把它打死。怎料到了第二天,蟒蛇的屍體居然不見了,接著該村就爆發瘟疫,並死了很多人。村內一名父老得到報夢,得知大蟒蛇原來是龍王之子,村民殺死它後便招來龍王報復,帶來疫病。

當時的術士建議以舞火龍來化解,原因是火龍能剋制龍王。於是在農曆八月十四至十六日,村民就連舞三天火龍,並大放鞭炮。說也奇怪,自此之後,疫情就受到控制。自此每年中秋節前後三天的舞火龍儀式,就成為大坑的地區傳統。

現時的舞火龍儀式,龍頭是一個由籐條和珍珠草紮製而成的T字形主幹,龍身是一條裏紮滿珍珠草的大麻纜,龍身分三十二節,約長六十多米,整條龍都插滿燃點著的香枝。一眾年輕村民用竹竿撐起後,由一對插滿了線香的龍珠引路,在浣紗街一帶的街道舞動巡遊,每次約兩小時。在農曆八月十六日晚上儀式完畢後,火龍便會送落附近的海,意即將火龍請走。

以前舞火龍是經過高士威道而繞行整個地區一周,在天后廟後面的皇龍道,更是因舞火龍而命名。不過,近年因地區發展令交通日益繁忙,巡遊範圍已縮細了很多。

 

大坑渠鬧鬼

神話以外,大坑也有一個經典「鬼故」。

在皇仁書院側,有一條大坑渠在銅鑼灣道和高士威道之間。在六十年代,大坑渠上面鋪有木板,是一條往來大坑與銅鑼灣的捷徑。有一次大雨,有幾個小孩在大坑渠內玩耍,突然山洪暴發,他們走避不及,慘被沖走。自此,很多時晚上行經大坑渠的人都會被「鬼掹腳」;一班青綠色的小孩伸手將途人拉落水裡。後來該處的渠道改善工程完成後,大坑渠變成了一條鋪了三合土的明渠,上面更建了一條行人橋代替木板路,怪事便消失了。不過亦有人說,在夜間不時會聽到坑明渠下傳出陣陣小孩的嬉笑聲!


 

 



天后小檔案

 

天后,又稱為媽祖、天妃、天妃娘娘和天上聖母等。

是都巡檢林願之女,出生於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於福建莆田湄州島紅螺鄉出生,因不啼不哭,故取名為「默」,暱稱「默娘」、「默治」。八歲讀書過目不忘、十歲能釋文、十三歲學道、十六歲更學會法術,以符令驅邪救世。

在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年九月初八日,祂登上湄州的高峰,昇天而去。及後經常在海上顯靈,救助海難者,成為航海者的守護神。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