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簡體字一直存在,古時稱為「省文」,乃減省筆劃而改變寫法的字。而在民國時期,教育部名下的簡體字委員會,曾研究把中文字在保存美感、維護邏輯結構的原則下合理簡化。現在的所謂簡體字,乃中共在1964年推行《簡化字總表》發表的字,當年為了提高國民識字率,簡體字造字時只顧減少筆劃,其他一概不理,令簡體字結構與傳統中華文化完全割裂,這和以前的簡體字,在學術上是兩種概念,難怪大儒南懷瑾曾說「簡體字是給文盲用的」。
然而,香港向來崇尚多元文化,仰視文明之餘,亦對其他層次包容,兼收並蓄。日常書寫時,日文漢字和英文已經常入文,位於將軍澳的屋苑「都會駅」更夾雜日文漢字命名;其他以法文為名的樓盤更多不勝數。簡體字雖然低劣也不討好,但身在一個崇尚自由的大都會應有廣闊胸襟,不應對它的存在大驚小怪。香港人使用正體字傳承華夏正宗應引以為傲,對自己有信心,哪怕劣幣驅逐良幣,而對使用低等文字的蠻夷要懷有憐憫之心,有機會便循循教化,把他們導入正統。
香港馬會對馬匹的命名其實是頗開放,不少馬名是以廣東話發音用字,如「好叻仔」和已退役的「錫晒你」及「揸弗」等等;夾雜簡體字的並不多,現役的只有「杰歡騰」,已退役有「優点」和「可圈可点」,不過以目前趨勢,將來會出現更多有趣的簡體字馬名絕不為奇。
第三場「大勇士」前仗過早在彎位發力,結果末段無以為繼;上仗刻意留後,可是遇上慢步速,直路初被困時更內閃,直至一百米處時才望空,可惜為時已晚。今仗同場快馬多,對其跑法有利。「恆駿寶駒」近兩仗跑谷草短途演出甚準,增程而臨信心十足。擅放的「喜多屋」幸運地排一檔,在利前領的C+3跑道,必可入圍。
第五場「氣勢如虹」上仗受催策上前,沿途居前列走沒有遮擋的第三疊,直路上力追「海之濤」不及只得第三,可歸咎當晚跑道形勢大利內疊前領,換上莫雷拉匆匆再出必有所圖。「實力飛駒」三次到快活谷米試閘,首次已見速度;第二次更一放到底。二月十三日改配潘頓又再放到,反覆試準,動機明顯。「創意寶」演出甚準,惜排檔略差,可作配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