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哀哉王維基,哀哉香港優勢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81219/11988827

亞視上演的《王維基的最後十二夜》,比過去數年製作的任何劇集更引人入勝。這短短十二天,是亞視「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壞的是王維基對機構文化的批評,刺傷了部份耽於安逸的員工的弱小心靈,令到人心惶惶,恐怕會成為被裁目標;好的是積弱多年的亞視,終於出現一個肯大刀闊斧改革和敢於說真話的領導人。可惜一切俱往矣。 


王維基點出了癥結所在

始自麗的時代,這間電視台曾多次易手,其間節目偶有佳作,惜往往無以為繼,直至由紅頂商人接手後,便乏善足陳了。究其原因,就是節目以外購劇為主,減少自家製作,並放棄香港市場,以照顧大陸觀眾為主要目標。最要命的就是以往稍有能力和鄰台分庭抗禮的新聞報道,政治立場也傾向北京,惹來「中央十台」之譏。其實無論人力物力,亞視都不能和國內電視台相比,亞視在中國大陸唯一優勢就是以「香港的電視台」這個身份,播映富有香港特色的電視節目,如果連這些也要放棄的話,就變得全無看頭,國內觀眾幹嗎要看你?何不看同聲同氣的國內電視台?結果就是兩面不討好,節目水準每下愈況,觀眾和廣告大量流失,收入主要靠內地廣告商接濟,以致連年虧損。以「香港仔」自居的王維基在上任後曾說:「如果亞視要變成國內台,我冇興趣。亞視係一個香港人嘅電視台。」「我好憎靠人哋,香港人唔應該成日問阿爺攞嘢。」「即使有北面支持,我都唔要。」這些「去中國化」言論,對大陸人來說可謂刺耳,但亦一針見血地點出了癥結所在。亞視就如香港縮影,發生在其身上的事,亦是始自回歸後香港要面對的問題。


和大陸融合令優勢消失

早在二○○一年,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其卸任前演說「撫今追昔、翹首明天」,談及港人越來越把目光投向大陸,過於關注香港與大陸接軌,忘記香港與大陸的差異、與國際的傳統聯繫才是香港的優勢。當時惹來親中媒體口誅筆伐,事後觀之證明她不無道理。以近年陷入谷底的香港電影業為例,每年產量只有五十餘部,從業員除了埋怨受翻版和網上下載打擊外,有沒有反思當大家北望神州之餘,是否已失去了個性,為迎合國內市場而把自己弄得面目模糊?早年港產片的活力和魅力去了那裏?二○○六年,電影《黑社會以和為貴》港台同步上映,獨缺大陸市場,原因是大導演杜琪峰不想扭曲了電影完整性,沒有遷就大陸上映而修剪,索性放棄國內市場,其勇氣可嘉,因而贏得不少掌聲,亦贏得了極佳票房,證明堅持維護香港獨有之處才是生存之道。

香港的出路,不是和大陸融合,而是保留自己的特色以凸顯和大陸有所不同,如果這些優勢消失,如果香港和大陸任何一個城市沒有多大分別,香港人豈非自毀長城?王維基在亞視的改革甫開始已告失敗,未能令其撥亂反正,這除了是亞視的損失,也是香港人的損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