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講稿、官方公告或傳媒文章的大原則,是即使有預設立場,內容必須建基於客觀事實,並且用字精準,才作主觀評述。惟近月的社會運動,令官方和民間都沖昏了眼,發言或行文時經常使用了帶有情緒化的不恰當字眼;前陣子有一位消防處高層在一個內部會議時,多次形容示威者是「曱甴」和「罔顧法紀的暴徒」,要知道示威者並不一定是暴徒,兩者的定義是按其行為明確劃分,不能混為一談;而將示威者標籤為「曱甴」,更屬煽動仇恨。
另一邊廂,作為民主派喉舌的友報,經常以「黑警」來稱呼警察是極不恰當,因為並不是所有警察都是濫用暴力或執法不公的壞人,以偏概全是對其他保持專業克制的警察不公道。至於網媒,遣詞用字的尺度更為寬鬆,它們經常以「義士」來形容抗爭者亦是過譽,因為要成為「義士」的門檻很高,現時的街頭抗爭者,無論情操或抱負和「義士」的標準尚有一段距離。
還是台灣當局老謀深算,早前在內政部facebook發表題為「嚴格把關港澳居民移民來台」的帖文,以「黑警」一詞稱呼香港警察,令公眾嘩然。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尊重香港人民用詞,而內政部長徐國勇則稱這是引述新聞用語的用詞,更說台灣警察處理集會遊行時,從來沒有帶過槍。他們先刻意以不恰當字詞引起公眾關注,繼而連消帶打作進一步的表述,把輿論玩弄於股掌之中,這些高明的政治手段,窩囊的香港特區政府怎樣也學不了。
第七場「劍追風」改配陳嘉熙可一放到底。「童話」跑回前仗水準有力一爭。「轉數高」潘頓近兩次執韁皆大勝,機會仍在。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