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一百六十年歷史的中區警署、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三組建築群,已於一九九五年被香港政府列為法定古。年初,香港政府決定將其納入文物旅遊招標項目,一度成為城中話題。這是香港殖民地時代的獨有文化遺產,值得珍惜的除了當中的文化價值外,也包括在百年古內流傳過的靈異軼事。位於中環荷李活道十號的前中區警署,已有一百六十多年歷史,毗鄰的域多利監獄和亞畢諾道旁的裁判司署廣場,於以往曾是執行死刑的地方。有說因為死囚的冤魂不散,所以在附近的地方經常傳來鬧鬼傳聞……
夜間傳鬼哀號
中央裁判司署原址為一所建於一八四七年左右的裁判司署,拆卸後於一九一三年動工重建,並在翌年落成,現時擁有大型地下室的中央裁判司署。當年該處位於亞畢諾道旁的廣場,就是執行死刑的刑場。香港死刑只有一種方式─絞刑,俗稱問吊,而行刑過程是向外公開的。根據記載,第一次在該處執行死刑是在一八五九年,當時公開吊死兩名英籍謀殺犯,竟惹來二千多人到場圍觀。裁判司署於一九七九年遷出後,建築物便供警察附屬組織使用。在夜間,毗鄰域多利監獄當夜班的懲處職員,常聽到該處傳出怪聲,似是死囚在吊死時從喉底發出的哀號;也不時見到一團團身穿囚犯服的白影在附近飄浮。
冤魂現身小橋
中區警署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是建於一八六四年之營房大樓(Barrack Block),大樓毗鄰為前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而各座建築物間有小橋相連,四通八達。不過,有一條由前中央裁判司署門前通道連接中區警署營房大樓二樓的小橋,則長年重門深鎖,並在門上寫上「請勿開啟此門」的警告字句。早年該小橋尚未封閉之時,那是押解犯人的通道,而通往營房大樓二樓的一端,原是中區警署的多用途演講室,平時供警員作休息之用,押犯人的警員不時行走這條捷徑,穿梭往來此處。
工人嚇成啞巴
演講室內設有一個供奉關帝聖像的神樓,座東向西,與小橋的門口平排。某夜,有個警署洗衫房的小工獨自在演講室睡覺,睡眼矇矓之間,忽然見到一群身穿囚犯服裝的幽靈,一個接一個地從連接小橋的門口飄入,他登時嚇至目瞪口呆,不能動彈,直至天明才能離開。不過自此以後,他便不能再說話,成了啞巴,而鬧鬼事件亦不脛而走。自此該小橋便不再使用,兩端的門口也長年鎖上,而演講室亦空置了一段時間,後來該處輾轉讓給輔警作更衣室,而關帝聖像的神樓亦重新安放,改為座南向北正向更衣室大門,而小橋的門口亦長期封閉,由警員的貯物櫃遮蓋。
貯物櫃傳怪聲
不過,在深夜時分,背靠小橋門口的貯物櫃,不時會從面傳出撞擊聲,而存放在該貯物櫃的裝備亦不時遺失,後來該櫃不再分配給警員使用,改為存放雜物。數月前中區警署所有部門遷出,人去樓空,但在該房間的關帝聖像神樓,則仍留在該處,似是讓祂守護這幢百年大樓。不知道日後中央警署建築群文物旅遊項目發展的具體細節如何,會重新打開兩道大門嗎?還是會拆掉那條小橋呢?而供奉在該房間的關帝聖像神樓仍會保留嗎?不過,在那「生活」了過百年的靈體,無論建築物如何改建,仍會與其長存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