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2日星期四

泛民中人欠個人魅力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71122/10448033

今年泛民陣營在區議會選舉中大敗,其實是內情理之內,也在意料之中.大戰過後,差不多所有社評都認為主因是泛民做不好地區工作的報應.可是,不少扎根多年,一直在幹實事的泛民區議員不是被拉下馬,就是被逼得喘不過氣來,僅以些微票數取勝. 

泛民各黨賽後檢討,大多埋怨資源和組織能力不及對手云云.似乎沒有人談過個人魅力這個問題.

舊一輩的泛民,多是出身於壓力團體政治,當年一腔熱誠,為理想奮戰,單憑這股傻勁,已贏得不少選民手上一票.

這些民主派大老當年渾身魅力,型像鮮明,在選戰中戰無不勝,現都貴為立法會議員.可是隨著年月消逝,頭上光環漸趨暗淡,未能為整個團隊增值加分.未能上位的更糟,市政局被殺,他們一把年紀仍滯留在區議會層面,而年輕的後來者由於缺乏議會表演場地,在選民眼中更是面目模糊.

近年冒起的公民黨,正好填補了這些缺口.他們以專業人士作包裝,有充夠明星魅力,在上屆區議會選舉中,七一效應加上他們的明星效應,令其支持的候選人所向披靡.今年的威力雖大不如前,但其支持的空降候選人即使落敗,得票也未致太難看,可見明星魅力仍有其賣點.

其實親政府陣營也作出針對性的部署.他們看穿了選民多迷信專業,就找來一些親建制的專業人士來狙擊二線梯隊.在選戰中,各方的死硬支持者都不會輕易改變立場,選舉工程對他們影響不大,而吸納中間票就是首要任務,而這些候選人的專業形像往往都能發揮功用了.事實上,在人均收入不高的地區,選民們比中產區域更迷信專業,更對政治明星膜拜,而離棄一些以基層利益作主打的候選人.反而在一些中產群居的選區,選民們選擇時會更理智,對政綱帶有人本關懷的候選人有利.

很多人說泛民主派的出路,就是要做好地區工作.可是對手在人力物力上比自己強,結果只會是事倍功半.所以針對選民的口味,在適合的地區放適合的人才是上策.孫子有云:「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大部分的選民都看不到候選人的實際功績(街板宣傳大家都當作笑話一則),多是人云亦云,或者以其露面指數作指標,多少對埋首幹實事的人不公平.有些人只是早上在街頭揮揮手就贏得議席,有些人「死做爛做」卻飲恨而回.所以「上駟,中駟和下駟」就要以個人魅力作區別.

個人魅力看似很抽象,但當事人和受眾都是絕對感受得到的,在舞台上如是,在政壇上也如是.人貴自知,如感受不到的話,早日離開這裡,不要再蹚渾水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