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特首曾爵士出席「十一五與香港發展」經濟高峰會後,主動向記者表示「積極不干預」政策並不是香港經濟發展的藍圖,令公眾譁然。因為始自夏鼎基時代奉行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早已被神格化,一直被視為是香港繁榮的基石。看來,自詡為政治家的曾爵士是立心全方位地實踐他的「強政勵治」。
七年的「建華之亂」,就是由一群以董建華先生為首的業餘政客,以事事關心、樣樣干預的管治手法所造成,不論是教育、醫療、地產及公務員事務等無一倖免於難,與港英時代的「積極不干預」政策大相逕庭,也違背了大部份香港人一直信奉的自由市場哲學。曾爵士看來未能汲取教訓,並先出口術,似乎為其心目中的一套具香港特色的計劃經濟鋪路。
另一邊廂,商人施永青先生經營地產代理業務,三十年內由一家蚊型公司開始,不斷壯大並成為龍頭企業。近年,他更涉足競爭激烈的傳媒行業,並在短時間在取得一定的市場佔有率。他的成功史,也許比只曾短時間在藥行工擔任推銷員、長年在政府體制內平步青雲的曾爵士更有地道色彩,更具香港精神。
施永青先生最為人津津樂道者,就是他信奉的老子思想,而「無為而治」正是其管治理念。老子的政治巨著《道德經》,「無為而治」正是其精髓所在。 「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並要在不為中實踐有為。在《道德經》的第四十一章有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最美妙的樂聲就如靜音;最美麗的景象就如隱於無形,以現代語言來說,這就是「無招勝有招」。在管治時避免反自然的行動,避免拂逆事物的天性,不強行去做不合適的事,盡量順勢而行,切忌不可為而為。這種自然無為的處事方式,是一種極高明的管治手段。不過,古今自詡為「無為而治」者不知凡幾,但真正能落實執行並不多,究其原因,乃權力慾是統治者的心魔,仿佛不插手去管就不能宣示權力。
在今時今日的香港社會,最理想的政治正是原教旨的「無為而治」。而能夠確切執行者而又取得成功的企業家,唯施永青先生一人!他的「無為而治」的管治理念,既和香港成功之道「積極不干預」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而香港人對世家子弟鄙棄,對白手興家者則有一種特別感情,其正面的成功「香港仔」形象,也絕不比曾爵士遜色。要是他朝政局風雲色變,特首之位,捨他其誰?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