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於明報《一個時代的告別。一個時代的來臨?》(2005-03-21)
打從曾蔭權跟胡錦濤在澳門那次六秒握手之後,新特首人選呼之欲出。
儘管傳媒不斷唱好香港,中產階級不忘碰杯慶祝董生再見,市面卻不見香港重光的歡騰。香港人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董建華辭職,曾蔭權炙手可熱又如何?曾蔭權成了繼任者,始終由八百人的小圈子選舉產生。在中央欽點下,曾蔭權會推行普選嗎?答案是不會。他會加強與泛民主派溝通嗎?也不會。自由黨公開說曾蔭權「叻仔」、「不需再如以往咁保皇,可以輕鬆好多」;民建聯劃清界線,聲稱將對政府「是其是、非其非」。那即表明,若曾蔭權推行普選,跟泛民主派太接近,恐怕將要得罪其他政黨,被親中人士打小報告;若果無視民意,卻又要變成董建華翻版,實在兩面不是人。
曾蔭權難逃小圈子選舉產物之惡名,日後遇上管治問題,便令人質疑其認受性不足。唯一可行的解決方式是舉行全民公決,決定何時舉行全面普選,並修改基本法,由一人一票選舉產生立法會和特首;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精神。不敢期望曾蔭權會有達成普選的勇氣,單是繼任者任期應兩年抑或五年的問題,他已沉默了。內地學者竟以基本法第五十三條字眼「新的行政長官」並非「新任行政長官」作理據。利之所在時,任期成了政界商界的角力焦點;釋法成了中央彰顯權力,以人治打壓法治的手段。
「居港權」和「政制問題」兩次釋法早已打擊基本法的權威性。如今中央肆意一釋再釋,誰做特首,也不過是扯線玩偶。
人走了,制度依然邪惡。